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改革开放40年,民革中央交出这样的履职成绩单

四川民革 2022-05-12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编者按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0年来,民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优势,积极献计出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始终坚持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以执政党为师,不断总结经验,坚持自我革新,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坚持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重实际,求实效,积极适应新发展新要求,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思想建设


2018年8月,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与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为吉林民革党员之家揭牌。


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坚持把宣传思想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不移地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以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根本宗旨,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注重把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关键环节紧抓不放,注重把民革优良传统作为思想教育重要内容。民革中央和各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进行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开展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仅在今年,就举办了“民革中央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朗诵会”“纪念民革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民革党员之家”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员的心聚在一起,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宣传工作方面,以“弘扬正能量,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树立民革良好参政党形象”为目的,抓好“四个结合”,即弘扬主旋律与突出民革自身特点相结合,常规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加强和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加强自身宣传阵地建设相结合,着力建设一支民革专业宣传队伍与整合民革全党资源相结合。40年来,民革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展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手段,形成了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平台互动的立体宣传大格局,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起到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积极作用。


在理论研究方面,坚持以政治性为主导、学术性为基础,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民革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的重要问题。民革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历任民革中央主席多次在中央媒体发表文章,中共十八大以来,万鄂湘主席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媒体上刊发多篇署名文章,带动民革全党理论学习。依托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民革中央理论研究和学习委员会、民革前辈纪念场馆联谊会、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在参政党自身建设、民革参与协商民主问题、民革党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成果,推动了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民革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不断增长。1979年10月,民革召开五大,这是继1958年民革四大召开后,时隔21年民革首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民革正式恢复组织活动。40年来,民革党员人数由1978年的8414人,逐年稳步增长,到2018年6月底,党员人数已达到134551人,增长了近15倍。


1983年,经各民主党派协商一致,民革发展对象分工范围为“原国民党和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1996年,民革的重点分工调整为“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其他中上层人士”;2009年,民革的重点分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社会和法制专业人员中的代表性人士”。


民革恢复组织活动后,在1979年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时,有25个省(市、自治区)级组织机构和47个省辖市、县级组织相继恢复或建立了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包括支部、小组)也逐步恢复活动。1988年民革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有28个省(市、自治区)级委员会,343个省辖市、县级组织(包括委员会、筹委、支部、小组等)。之后,民革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稳步发展,1997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成立了省级委员会。省辖市、县级委员会自1993年到2018年6月底,从218个增长到326个,基层组织从2267个增长到6206个。


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改革开放40年来,民革党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仅有14名民革党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到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44名。各级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字也在逐届递增。在担任政府厅局级及以上干部的数据统计中,数字也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进步,民革党员参加国家政权的深度、广度进一步加强,民革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内部监督不断完善。2008年,民革中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内部监督暂行条例》,成立了中央监督委员会。目前,民革全国30个省级组织全部建立了监督委员会,部分省辖市级组织也在积极探索建立监督机构。各级监督委员会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要求,落实《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内部监督工作条例》及《<民革内部监督工作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精神,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积极开展内部监督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中央监督委员会开展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专题研究,编印《“监察法实施与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衔接”研讨会论文集》,并召开“监察法实施与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衔接”专题研讨会。



机关建设


2018年12月11日,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与民革十三届二中全会参会人员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民革机关建设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进行探索、总结,自民革十二大以来每年召开一次机关建设研讨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逐步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具有民革特色的经验做法,那就是服务于参政议政这一中心任务,全面建设“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和谐型)“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机关。


加强学习,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民革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各级机关和党员的思想理论学习,始终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多年来,民革各级机关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国家政治生活重大事件和近现代史重大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等时机,采用多种形式,富有成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学习民革章程、民革党史和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重温民革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传统和初心,更好地投入新时代伟大征程。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民革中央机关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办文办会办事质量、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的“模范机关”。近年来,中共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国家成立监察委员会,实现监察“全覆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民革中央机关及时梳理修订机关各类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规范,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履行各项职能、推动自身建设、开展日常党务工作的制度、机制和工作程序,确保机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加强机关干部的能力建设,是加强机关建设的战略之举、治本之策。机关是参政议政成果的出口,民革各级机关以提高为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服务的能力为出发点,打造了一支业务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机关干部队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民革中央机关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干部培养机制,通过教育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养,提升机关干部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推动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强调,民革迫切需要以信息化的手段搞好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按照这一要求,民革中央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民革中央信息化建设规划(2017-2021年)》等文件,大力推动机关信息化建设。建设了民革e家信息交流平台,与线下“民革党员之家”结合,拉近了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距离。下一步将依托该平台积极开展议政建言、文件流转、会议管理、活动组织、信息报送等各项业务,努力实现民革党内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


参政议政

2018年8月,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率队在黑龙江调研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大发展。


2018年3月,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队在广西凭祥调研“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


4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民革坚持“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的工作方针,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建言实效,为执政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制定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重点转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事业。伴随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民革面貌为之一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1979年,民革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充分调动党员和所联系人士的积极性,踊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随着民革六大、七大的召开,民革完成工作重点转移,为“四化”服务成为中心任务。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姿态,积极开展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


拓宽工作领域,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参政议政。1990年以来的历次全国政协会议上,民革都以组织名义作大会发言和提出提案。这些发言和提案,都是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提出的。发言和提案内容涉及农业、工业、祖国统一、科技、教育、环保、卫生、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


树立精品意识,形成参政议政重点领域。自1997年民革九大,至2012年民革十二大的十五年,是跨世纪的十五年。在此期间,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已成为民革全党上下的一致共识,“三农”、祖统、社会法制等重点领域已经形成并得到强化。1999年,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按照青岛会议的精神,民革中央建立主席会议定期研究参政议政工作的制度,并制定下发《关于参政议政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自上而下推动参政议政工作。2001年,民革中央成立了调研部,作为参政议政工作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同年,民革中央与德阳市政府达成协议,将德阳作为民革中央参政议政的调研基地。此后,民革中央调研组数次赴德阳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解剖“麻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系列政策建议。


走进新时代,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工作,不断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取得新成就。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民革与时俱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十二大提出“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民革十三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把参政议政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谋划,不断提高履职实效。重点考察调研成效显著。社会法制方面参政议政成果产生积极效应。“三农”领域参政议政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通过推动康养产业发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持续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驰而不息创新,推动参政议政向纵深发展。民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和担当,找准参政议政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工作机制,创办“中山议政会”,成立“民革中央经济研究中心”“民革中央康养产业研究会”,切实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加强与省级政协的合作,聚焦重点课题共同发力,努力打造参政议政新品牌。


社会服务


2018年6月,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参观“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首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工作的民革组织和广大成员继承光荣传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智力支边扶贫、兴教办学、书画文艺、咨询服务、科技医疗卫生下乡等多种形式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回首民革的社会服务工作40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用“变”与“不变”来总结。


变,指的是围绕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变化,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机制在不断变化,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在不断积累,承担起了定点扶贫、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等新的工作任务,拓展了法律服务、博爱牵手等新的工作领域,先后搭建了民革中央画院、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中山博爱基金会等工作平台。民革的社会服务工作从自发上升到自觉,从个人行为规范为组织行为,从分散随机上升为品牌化、机制化,形成了更高的规模和层次。


服务社会,民革与时代紧紧同行。以办学为例,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才短缺的状况,民革组织和党员从举办高考补习班入手,培养急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0世纪90年代办学重点逐步转向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一批民革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又发展起来。书画工作也是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革北京中山书画社、湖北首义书画社以及浙江逸仙书画社等书画组织成立起,到民革中央在八个民主党派中率先成立中央画院,工作组织水平和艺术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成长起来,为改革开放、时代进步鼓与呼。


不变,指的是民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的初心不变,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的原则不变。1991年底,民革中央选择毕节地区最贫困的纳雍县作为定点扶贫联系县,从此结下了与纳雍的深厚情缘,“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民革对纳雍人民许下的承诺,至今仍回响在乌蒙大地。几十年来,民革各级组织和党员全面参与纳雍县扶贫开发,开展考察调研、规划论证、教育培训、扶困助学、医疗扶贫、科技示范、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帮助当地呼吁争取国家政策及重大项目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开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祖统工作


2018年9月,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与参加第八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的台港澳及海外嘉宾共同拜谒中山堂。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革全党始终把祖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对台工作大局,以“三个坚持”(坚持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祖统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将能否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作为衡量祖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将开拓创新作为推动祖统工作的根本动力)为指导,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强化涉台参政议政,当好参谋做好助手。改革开放以来,民革中央围绕对台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如促进两岸“三通”、努力争取台湾中间选民、做好台湾中南部人民工作、建设海峡经济区等等,这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采纳。


民革中央于2000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速制定“反分裂国家行为法”的建议》,被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列为特别重要提案,为2005年全国人大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重要参考。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2015年1月,万鄂湘主席率领民革中央主席班子前往平潭开展专题调研,并于2015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积极开展交流联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民革领导人纷纷利用自己的联络网,呼吁在台湾的老朋友消除顾虑,早日与大陆一道促成祖国统一大业。


40年来,民革不断适应新形势,大力加强与岛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政党、社团的联系,并将青年一代、基层一线以及文化交流作为对台交流工作的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项目。比如“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海峡论坛——两岸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及“两岸共修抗战史系列丛书”、《团仔圆妞》等等。民革中央成功举办了17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5届“台湾擎天协会暑期青年华夏文化参访团”,2017年又创办了“台湾励志青年暑期大陆参访团”。


“请进来”的同时,民革中央还着力“走出去”。组织赴台参访活动,用心维持和激发两岸民间交流的活力与生机。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往期回顾

【盘点】首届中央人民政府中,有哪些民主党派人士?

冬日,一封来自万鄂湘主席的慰问信

【博爱民革】中央连线老党员 组织关怀暖人心

【动态】民革凉山州(西昌)市委会开展“重走长征路”暨新党员培训活动

【动态】两地民革助推内自同城化建设

【基层经验】民革泸州市委会建设党员之家工作纪实

【聚力】引入科技扶贫 提升产业发展

【风采】田间地头镶满了她的脚板印

【聚焦】民革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召开

【风采】一次“书尽其用”的捐赠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多党合作40年大事记·1990年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